回复 :試想這樣的情境,你搭便車,結果由於要開長時間的車,於是司機跟你輪流開車。輪到你開的時候,開著開著,發現司機居然死了...一不做二不休,將屍體棄置荒野後,你弄成他(有那麼一點點《職業:記者》的橋段,但兩者的出發點與情境完全不同,再說這裡證件上也沒有照片,要變換身份更容易),繼續開著車。當你去加油時,順道載了一個女子,在你還在腦裡想著這女子的美貌時,她居然轉過來對你說,他是該車主的前女友(還是前妻,反正是這樣的關係)!你當然絕望,雖然你老實地說,你根本沒有殺害車主(但誰會相信?)然而更詭異的還在後頭(劇情真的是在不斷迴轉,雖然你只是很單純地想從東岸到西岸跟跑去好萊塢發展的女友結婚),正當你以為你找到一個同夥來解決你的困境,畢竟對你來說,到底車主留下七百多塊還是應該是三千塊,你都不在意,因為你的目的地是去找女友結婚呀。但是她的陰謀卻讓你害怕:車主久未謀面的父親死了,報紙說這家人在找車主來繼承幾十萬的財產...她於是要你假冒到底(這...這似乎在另一部美國片,且有點公路電影的影片中看到類似的情節,在那裡,主角殺害的已經不是原車主,而是另一個貪財之徒,最後他對號入座地到了當地,警方要逮捕的,也就是自稱某某的人,而他以為他因為殺了某某而被定罪,但不然,他是殺了殺某某的人而被捕...無奈吧。然而這到底是哪部片,有人能幫我解答嗎?),但你的良心過不去,畢竟假扮他的這幾天已經夠你累的了。但她卻以報警來要脅你。於是在汽車旅館內發生了另一件離奇死案:隔著反鎖的房,你居然誤殺了她!!連掩飾都不了,現在你只求她的死會反轉回他身上,最好案情就會這樣被猜測:他殺了她,然後不知何因而死於荒地...所以,我想,片名應該翻譯成《迴轉》好了。(文/肥內)
回复 :奈莉(艾曼纽·贝阿 Emmanuelle Béart 饰)和男友相恋多年,死心塌地的想要和这个男人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然而男友实为好吃懒做之人,为了维持生计,奈莉不得不奔波在街头,靠着打零工的收入养家,心中不免充满了愤恨。一次偶然中,奈莉结识了名为阿尔诺(米歇尔·塞罗 Michel Serrault 饰)的男子,阿尔诺是一名德高望重的法官,两人相谈甚欢。阿尔诺聘用了奈莉,任命她为自己的私人助理,给与其丰厚的报酬,奈莉更是因此邂逅了风流潇洒的出版商文森特(让·雨果·安格拉德 Jean-Hugues Anglade 饰)。一来二去之间,奈莉和文森特之间碰撞出了激情的火花,但与此同时,奈莉发现阿尔诺竟然亦对自己抱有别样的感情。
回复 :1990年伊朗西北部发生大地震,影片《哪里是我朋友家》的拍摄地点柯盖尔就在这个地区,导演带着儿子驱车前往那里寻找影片中的演员。父子俩沿路接触到的一个个劫后余生的村民没有人们想象中的悲哀神态,而是积极投身到震后的重建工作,更加珍视生命。尤其是那对在地震后第二天就举行婚礼的年轻夫妇,更能让人感受到经历过劫难的村民们的强大生命力。最后他们没有见到扮演两位小主人公的演员,但有人说刚刚看见他们。观众应该还记得《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中那个可爱的演员小男孩,1990年,灾难降临在他居住的地方,大地震几乎毁灭了当地一切。小演员生死未卜下落不明,阿巴斯在地震后,坐着汽车重返故地,寻找孩子。在路上,导演见到了许多触目惊心的景象,废墟、悲痛的人们、死亡……然而,令导演觉得惊奇的是,人们并没有沉溺于悲痛无法自拔,而是在灾难之后重整心情重建家园。死亡使生者更加珍惜生命,以更加充足的勇气活下去,希望并没有失去,片中比较高潮处,是一对男女在地震后举行婚礼。小演员最终没有找到,给片子积极向上的基调抹上了淡淡的感伤色彩。幕后制作:该片记录了前往灾区一路上的见闻,获得1992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罗西里尼人道主义精神奖、金摄影机奖。看这部片子,有一种做梦的感觉,对人生的感悟从寻找的足迹一层层剥离出来,彷佛跟阿巴斯一起进行了一次远行,时间随着形形色色的风景在平静中不易觉察地缓慢流逝,蛮有意思。日本导演黑泽明曾经称阿巴斯的作品“无与伦比”,这句评论是否太过此处不予界定,但从这部片子里,阿巴斯的从容以及悲天悯人的胸怀,确实够得上大师的封号,对生命的思考是阿巴斯永不休止的询问以及创作灵感的来源。此片中有一些场面,会在《橄榄树下的情人》中重现,更体现了电影是“造梦”的说法。该片与之前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及之后的《橄榄树下的情人》组成“村庄三部曲”。